top of page

醫學3.0:人人都可成為健康的掌舵者——讀《超越百歲:長壽的科學與藝術》

  • snowbirdus
  • Jun 12
  • 7 min read


◎林 頤


人類自誕生以來,一直把「健康長壽」作為最好的祈願之一。長壽的前提是健康,否則的話「活著」就可能變成痛苦的折磨。我們要活得久,還要活得好。統計顯示,目前中國居民的平均壽命是77歲,預計到2035年平均壽命或將達到81.3歲。但是,與此同時,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等「老年病」患者人數也在呈現上升趨勢,並且年齡層在不斷下降,這些疾病嚴重地影響了我們生活的品質。

在《超越百歲:長壽的科學與藝術》一書中,健康專家、史丹佛大學醫學博士、長壽應用科學醫療研究機構Attia Medical創始人彼得·阿提亞說:「長壽有兩個組成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你能活多久,即你的實際壽命;第二個部分也同樣重要,即你生活得有多好,它關係到你的生活品質。」第二部分被稱為「健康壽命」。本書就是圍繞如何實現「健康壽命」展開闡述。本書是2023年度亞馬遜「科學圖書」NO.1,英文版上市6個月,全球銷量已超100萬冊。書中所有內容都來自阿提亞的臨床經驗和同業的研究成果,顯示了作者精湛的專業素養和縝密的前沿科學論證。


進入「醫學3.0」時代

作者曾是一名馬拉松游泳運動員,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就橫渡過卡特琳娜海峽,然而他也面臨著心臟病早逝的健康風險,事實上,這種疾病一直困擾著阿提亞父系家族中的男性們。

此後,作者開始涉足老年學領域,努力了解衰老過程本身的驅動因素以及如何減緩衰老過程。作者把「健康壽命」面臨的最大威脅概括為「四騎士」:心臟病、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2型糖尿病及相關代謝功能障礙。要想活得更久,活得更好,我們必須了解並正視導致這些慢性死亡的原因。

作者認為,西方醫學史上存在兩個時代。第一個時代,以希波克拉底為代表,在他死後仍然持續了近2000年,作者稱之為醫學1.0。這個時代的醫學結論是基於直接觀察得出的,或多或少是純粹的猜測,其中有些是正確的,有些則不盡然。在這個時代,醫學水平相對落後,無法應付很多疾病。從醫學1.0到醫學2.0,其轉變過程是由顯微鏡等新技術推動,但更關乎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醫學2.0是變革性的,自19世紀末以來,人類壽命幾乎翻了一番。但是作者發現,醫學2.0遵循的邏輯是循證支持,即先發現臨床問題,然後尋找具體病因,再進行診斷與治療,這種模式適合治療那些急性疾病及損傷,在已由慢性疾病佔據主要病種的當代,這種模式的時間滯後性顯然很不利於治療,尤其「四騎士」一旦出動就往往意味著很難恢復健康。

所以,作者認為,我們需要用一種新的方式來看待慢性病,思考慢性病的治療以及如何保持長期健康。我們應該進入「醫學3.0」時代,其目標不是在發現疾病之後再給患者打補丁,而是防患於未然,從一開始就掐斷疾病的苗頭。這種說法,類似於我國中醫裡的「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意思是,不要等有了病才去治病,而是在未病時就預防疾病。

這個理念雖然提出得很早,但是推廣起來比較困難,直到人類進入科技發達時代,才有了實施的可能性。因為,它的實施關鍵在於技術手段,需要有海量的監控數據來提供個性化或精準醫療的方案。除了技術上的支持,作者還強調了思維方式的進化,他概括為四個要點:

  1. 強調預防,而非治療;

  2. 將患者視為一個獨特的個體

  3. 誠實地評估和接受風險

  4. 醫學2.0關注壽命主要是為了延緩死亡,而醫學3.0則更多地關注維持健康壽命和生活品質

醫學3.0要求人們從更長遠的視角去看待自己的身體狀況,要求人們成為自己「健康之船」的掌舵者,而不是被動的乘客,更不能只做等待拯救的落難者。


正面佈防,應對「四騎士」

本書有雄厚的醫學論據。作者的團隊在全球範圍內對多位百歲老人進行研究調查。基因測序等高科技手段顯示,百歲老人不僅活得更久,而且是在更健康的狀態下活得更久,其關鍵在於恢復力。他們能夠保持良好的新陳代謝健康,抵抗認知和身體的衰退。這帶來一個啟示:普通人儘管不能擁有天生的好基因,但是仍然可以努力保持良好的「新陳代謝」能力。

作者在書中談及CR研究。這項研究有助於揭示與營養和長壽相關的關鍵細胞機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噬」。什麼是自噬?打個比方,我們每天住的房子,如果不打掃,很快就會被垃圾吞沒,那就沒法再居住了。自噬就是我們人體的一項自我代謝功能,它會把人體內的「垃圾」分解清理掉,保持體內環境的「清潔」和健康運轉。

「四騎士」的產生,與人體自噬功能的衰減息息相關。假如人體內那些舊的蛋白質和其他廢棄物長期堆積,就會成為聚集體,聚集體會導致帕金森病和阿茲海默症等疾病。比如,人體不斷分泌胰島素,試圖從血液中清除多餘的葡萄糖,但是,長期的高胰島素水平和高血糖最終會導致「胰島素抵抗」,這意味著人體這列火車已經駛入了2型糖尿病的軌道,而胰島素這種強有力的生長訊號激素也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和癌症。所以,作者認為,應該把這些疾病都列入「代謝綜合徵」的概念範疇,將它們視為一個連續體的一部分,而不是單一的、二元的疾病,並且在患者真正患上「代謝綜合徵」之前就進行干預。

在書中,作者針對「四騎士」提供了相關病例及其研究成果。這些研究都是近年來的前沿探索,其材料的翔實程度和嚴密的論證過程,堪比C刊論文報告。這些新理論和新方法的創造性思維,也讓公眾對作者主張的預防戰略給予了更多關注。

比如,作者強調了癌症和代謝功能障礙之間的聯繫。資料顯示,在全球範圍內,大約12%至13%的癌症病例被認為是由肥胖引起的,肥胖本身與胰腺癌、食道癌等13種不同類型的癌症密切相關。而肥胖、糖尿病和癌症之間的聯繫主要是由炎症和胰島素等生長因子驅動的。那麼,代謝療法包括降低胰島素水平的飲食控制,是否有助於減緩某些癌症的生長和降低癌症風險呢?於是,作者的團隊提出了「餓死癌症」的研究方向。這個做法與傳統背道而馳,傳統做法是盡量給接受化療的患者攝入他們能夠耐受的食物,通常是高熱量甚至高糖的飲食。而「餓死癌症」的理念以及與此理念相關的代謝藥物的開發,比如將P13K抑制劑與生酮飲食相結合,被證明可以從多個方面抑制癌細胞,同時也可以將癌症對任何單一治療產生耐藥性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重塑健康理念

「四騎士」肆意任行的根本原因在於,它們是「現代文明病」,作者稱之為「富足危機」。在人類歷史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糖是很難獲取的能量資源,古老的人類基因必須把每一點糖分都盡可能地儲存為脂肪。其實,現代人的新陳代謝並不具備應對超現代飲食的能力,於是與代謝相關的疾病大量應運而生。

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時代背景的解構,第二部分是戰略策略的佈防,第三部則是戰術措施的具體規劃和實施。作者希望讀者「建立適合自己的原則框架」,學會管理自己的運動、營養、睡眠和情緒健康。在書中,作者沒有硬性制訂具體的戰術實施細則,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讀者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調整,增加戰術實施的靈活性。

雖然沒有提供具體的操作,但是作者仍在書中提供了指導。既然現代人的健康很多都與「代謝」相關,就要從代謝入手。作者認為,以最大攝氧量來衡量的有氧心肺適能峰值,可能是判斷長壽的最有力的指標。相比目標明確、耗盡心力的高強度健身或競技運動,作者更主張身心愉悅的、根據自己的興趣量身定制的「百歲老人十項全能」。十項全能是個籠統的稱謂,大部分是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甚至包括「自己拿行李」,或者「打開一個罐子」。但是,這些看似簡單的活動可以喚起我們對於日常生活的積極參與感,脫離「躺平」的狀態,讓身體習慣處於一種經常性的運動狀態。

作者還提供了一些訓練方案。比如,從最基本的呼吸開始,建立呼吸意識和加強橫膈膜的練習,然後可以加強握力、重力訓練,或者通過登階運動加強髖關節連結。又如,將營養生物化學付諸實踐,找到自己的飲食模式,消除那些使血糖過度升高的食物類型。作者還強調了情緒健康的重要性,認為正念冥想練習是可行的一種方法。這些具體方案多種多樣,人們可以根據自我需求隨時調整,其核心是「是什麼塑造了你,你是如何適應它的,以及這些適應現在是如何為你服務的」。

本書的科技含量很高,但它並不是一本局限於科技應用型的科普書籍,而是一本從實際出發,致力於建構「長壽文化」的佳作。它追求高品質的人類生活,強調醫學發展所能提供的美好未來的可能,幫助人們以適合自己的方式譜寫出自己的生命史。


版權歸作者所有

Recent Posts

See All
人類健康3.0宣言

2025,5,21 New York 我們正站在一個深刻變革的時代門檻,見證著「 人類健康長壽3.0時代 」的曙光。這不僅僅是生命長度的延伸,更是生命品質的飛躍,它宣告著我們對健康、疾病與衰老的認知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人類追求健康長壽的夢想,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化為現實。...

 
 
 

Comments


ABOUT US >

東方文藝復興全球聯盟(英文名:The Oriental Renaissance Alliance), 係註冊在美國紐約州的公益組織,註冊時期為2015年元月6日,它的宗旨:挖掘東方古老的智慧,為人類的文明服務,提倡和平與發展,為世界大同奉獻力量。

The Oriental Renaissance Alliance is a public welfare organization registered in the State of New York, USA. Its registration date is January 6, 2015. Its mission is to explore the ancient wisdom of the East to serve human civilization, advocate for peace and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e to world harmony.

CONTACT >

T: 212-845-9470

E: safctoffice@gmail.com

bottom of page